2021年12月末,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升至3344点,比上年同期上涨了整整一倍。今年1月,形势仍未根本扭转。海运“缺柜”主要讲的是集装箱紧缺,而这些集装箱极有可能因疫情导致的港口效率降低被压在了码头上。
业界人士举例,原本远东到美西航线货物一个来回需要50天,一艘船一年最多能跑上7个来回。现在,因疫情导致的拥堵情况成为全球港口的“通病”,仅在美国港口停泊的时间就要两个月,一艘船一年只能跑4个航次,且为了防疫考虑,国内船老板宁可卸完货拉着本国集装箱空返,也不愿意用外国的集装箱,而空箱占地方,这也加重了这些国家港口的拥堵情况。
针对当前集装箱价格疯涨等问题,地方政协委员有三条建议。
第一,加强市场监管力度,规范航运行业秩序:一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地方政府及时加强航运市场监管力度,借鉴深圳、广州公开在线订舱做法,取消个别一级货代公司包揽垄断舱位的方式,从根源上减少舱位囤积倒卖行为; 二是出台相关监管惩处措施,比如对于恶意提价的行为采取反垄断调查,对于恶意订舱、囤积、倒卖等行为收取一定额度的退仓费,相关监管部门要进行严厉打击处罚; 三是充分发挥港航全产业链各行业协会作用,形成工作合力,稳定航运市场运行秩序。
第二,加强各方协调力度,提升港航综合服务水平:一是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港口加大与国际航运公司对接力度,进行专题协调,优化疫情下船公司放舱、报备标准;二是加快推进港口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,形成数字化港航产业链;三是出台相关补贴政策,货柜因不可抗力未能上船者予以减免堆箱、报关等相关费用。
第三,尽快出台相关政策,营造良好港航物流氛围:一是国家部门牵头开展港航物流产业链专题调研,广泛听取地方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、企业意见建议,尽快出台我国港航物流产业链整体发展规划,推进航运强国建设;二是国家尽快规范货运行业秩序,营造良好货运氛围。
在接受采访时,全国政协委员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提出,预计短期内国际集装箱市场运价高企局面难以明显改观,建议加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跟踪监测分析,积极协调引导班轮公司稳定我出口航线运力投放。
本文转自http://www.weiyun001.com/news/news_content?id=15719